6月17日下午,工程技术学院在实验楼 214 组织开展了主题为 “人工智能时代大学教师面临的挑战——生成式 AI 冲击下高等教育目标与内容的重构”的思政课。本次课程由院长魏萍主讲,全体在校教师积极参与,共同探讨了在人工智能浪潮下,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。
课程伊始,魏萍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,尤其是生成式AI 的迅猛发展对传统教育模式带来的巨大冲击。他指出,随着生成式 AI 的广泛应用,知识的获取方式和教学手段都发生了深刻变革,这促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高等教育的目标与内容。
在高等教育目标方面,魏萍强调,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单一目标已难以适应时代需求。如今,更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、批判性思维以及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驾驭能力,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人工智能社会中发挥关键作用,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。
而在教学内容上,他提倡教师们积极探索将人工智能相关知识融入现有课程体系,更新教学大纲,增加实践性、前沿性和交叉性课程内容。例如,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中引入人工智能在电气设备设计、制造、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案例,帮助学生理解人工智能与本专业的深度融合,拓宽其学术视野和实践能力。
交流环节中,教师们踊跃发言,分享各自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思考。有的教师提到,如何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,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生成式AI 工具进行学习和创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;也有教师表达了对自身教学能力提升的迫切需求,期望学院能提供更多关于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培训资源。
魏萍认真倾听了大家的发言后表示,学院将全力支持教师们在这方面的探索与实践,计划开展一系列针对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融合的专项培训、研讨会和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等活动,助力教师们不断提升教学水平,以更好地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。
此次思政课的成功举办,为工程技术学院的教师们搭建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,使大家对人工智能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。老师们纷纷表示,将以此次课程为契机,积极行动起来,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探索创新,努力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,推动学院教育教学事业在人工智能浪潮中稳步前行,为社会输送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。